自从2006年8月4日,北京在与维也纳、格拉纳达的竞争中脱颖而出,国际魔术联盟将第24届大会的举办权交给中国,沈娟的魔术训练就进入了倒计时。
国际魔术比赛是世界魔术大会的一项重要内容,每三年一次的“华山论剑”,吸引了数不清的“魔”林高手,难以数计的魔术道具商和魔术爱好者从世界各地飘然而至。在此比赛中获奖,将被视为魔术界的荣耀,很多国际魔术大师就是从这里走向了魔坛金字塔的顶端。2006年,在斯德哥尔摩举办的第23届世界魔术大会上,韩国魔术师李永军宛如一匹脱缰的“黑马”,一举获得一般魔术类一等奖,从此跻身世界魔术大师行列。这是个在世界魔术大会上获得单项一等奖的亚洲人,他潇洒的身姿、伶俐的身手至今令无数魔术高手津津乐道。
此次,沈娟准备参加比赛的节目叫做《万紫千红》,这是她苦练多年的“独门秘笈”——在7分钟之内,空手变出5000朵鲜花。
凭着这个“独门秘笈”,沈娟曾一举获得国际魔术师协会(IBM)、美国魔术师协会(SAM)两个年会大赛金奖。但此时沈娟最渴望的,是世界魔术大会的“”。为了能得到这块,沈娟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训练里,“我可以一个礼拜都不出门,一个人反复练习一个动作。”沈娟说。
沈娟的拿手动作就是空手让5000朵花从手中泉水般“涌”出,每朵直径约七八厘米的花朵将铺满整个舞台。看过沈娟表演的人都会问:魔术师到底能变出多少东西?事实上,这也是对魔术师表演能力的极限挑战。
“魔术师没有凭空取物的本领。”沈娟说。他们变出来的所有东西都是藏在身上的,表演的时候以极快的手法“掏”出来。魔术本质上是一种“控制”——魔术师对剧场时间的控制、对观众感觉的控制。只有当魔术师的思维超出了观众的惯性思维,魔术表演才能真正好看,博得喝彩。
“魔术的奥秘在于,手对眼的‘欺骗’;魔术的魅力在于,享受‘被骗’的乐趣。”中国魔术史研究者傅起凤戏言,“魔法须由魔术师与观众共同完成。”
沈娟的“魔法”,在她的衣服里。5000朵花,是可以折叠的,花朵折叠起来再按照一定的顺序摆放、压缩,加上配有带弹性的钢片,就全部可以“带”在身上。沈娟在跳舞的时候,利用舞蹈动作,将花从腰里掏出来,握在手心,再利用钢片变出花球,之后将花朵喷洒出来。“我演的不仅是‘技’,更是‘艺’。”沈娟说。为了把魔术变花推向,每一次出花都给观众意外之喜,沈娟进行了各种探索,甚至融入京剧的元素,使整个魔术充满中国风情。
魔术的喜悦可以分享,魔术师的“魔法秘笈”却不能分享。为了守护秘密,沈娟甚至必须自己制作魔术道具。每次训练,最令她头痛的就是道具的还原。5000朵花从掌心变出仅需几分钟,可是把这些散落在舞台上的花朵收拾起来、再折叠回去,却需要四五个小时。
7月21日至23日,被业内称为“世界魔术大会暖场演出”的中国金奖魔术节目在北京保利剧院展演,沈娟牛刀小试,《万紫千红》深获好评,她同赵育莹、汪其魔、傅琰东、徐美凤等10位国内魔术师展示了“中国高水平原创大型舞台魔术节目”。
国际魔术联盟将魔术界定为两类:舞台魔术和近景魔术。“我国的近景魔术与国际水准还有较大差距,舞台魔术则在国际赛事中屡屡夺冠。但舞台魔术需要繁琐的道具,有些节目的道具重达数吨,参加国际比赛困难重重。此次魔术大会在中国举办,我们占尽天时、地利、人和,单项比赛冲金不是妄言。”2009世界魔术大会执行主席、中国杂技家协会副主席林建说。